搶救胰臟 胰島素應早用

更新日期:2010/07/16 21:53

(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6日電)新版糖尿病治療指引出爐,基礎胰島素列為第一線用藥,宛如對胰臟急救。醫師指出,胰島素應及早使用;衛教師也不惜親自挨針,證明筆針注射胰島素根本不痛,還有助於打破迷思。(問題不是注射痛不痛,而是注射胰島素後只會讓胰臟功能更加衰退,急救時可用一下,但是不可經常使用。)

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訂定的新版治療指引中,建議糖尿病人不論糖化血色素是否低於9%,第一線均可使用基礎胰島素;如果未達血糖控制目標,再合併使用口服藥物降血糖。

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蔡世澤今天指出,對於糖化血色素低於9%、相當最近 3個月空腹與飯後平均血糖值 220的新診斷病患來說,使用基礎胰島素就像對胰臟β細胞急救,可以保留更多的殘存功能,減緩病情進展的速度。

蔡世澤說,中國大陸和台北榮總的臨床研究都發現,新病人積極以胰島素治療 2週後,病情輕微者,未來1 年甚至可以僅需以飲食控制病情;其他病人即使不能以2週胰島素換來1年不用藥,但有的只需要每天注射 1次基礎胰島素。(這樣做只會加速胰臟功能退化。)

蔡世澤說,由於病人每年胰腺功能衰退5%到6%,遲早都要用到胰島素,研究顯示,早用比晚用好。(給西醫來控制血糖,使用胰島素當然是遲早的問題。)

根據糖尿病相關醫藥學會統計,台灣有超過 100萬名糖尿病人,其中大約 2成注射胰島素,多數的病人先口服降血糖藥物10多年,最後才用胰島素。

台北榮總糖尿病衛教師李淑媛指出,這是因為病人有 3大迷思:病情嚴重才要打胰島素、打胰島素會讓人失明和洗腎、打針很痛且會低血糖。

李淑媛說,胰島素是人體天生就有的東西,不增加肝腎負擔,病友失明和洗腎的真正原因是血糖一直不受控制,才會產生嚴重併發症;注射胰島素是幫助體內清除「垃圾」,這個垃圾就是多餘的血糖。(人工胰島素就是人工製作的,不是人體制做的,二者不同,不要混為一談。)

以前的合成胰島素藥物需先空針從藥瓶抽藥,劑量抓不準,待注射到身上,針頭已有微小的倒鉤,使人疼痛;現在胰島素自動筆針早已上市,用法就像按壓自動原子筆,像蚊子叮一下,就完成注射。

李淑媛為說服病人,常以不含藥的筆針注射自己的腹部與大腿,證明筆針注射不痛。

評論

   衛教師李淑媛的說法是錯誤的,西藥廠做的胰島素是人工合成的,不是人體自己分泌出來的,糖尿病患一但使用上這種注射胰島素後,就必須終生仰賴它,而我有許多糖尿病病人,他們堅信西醫的話,一直在嚴格監控自己的血糖,控制在正常值範圍內不讓它升高,結果卻出現青光眼與腎衰竭,還有的得到心臟病,所以嚴格控制血糖的結果就是更容易出現心臟病、青光眼、腎衰竭等,因此建議陶尿病患還是找中醫比較好些。

   這篇報導的抬頭應該改為---搶救胰臟,應該及早使用中藥來治療糖尿病----。

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10年07月17日

Hit Coun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