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保健錦囊》 中西醫合治乳癌 可減輕放、化療副作用

更新日期:2010/10/19 00:07 【記者李叔霖/台北報導】

隨著民眾攝取高熱量、高脂肪食物及晚婚等因素所影響,婦女罹患乳癌人數增加,且年齡有年輕化趨勢。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陳明和表示,乳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,最好的療法為綜合治療,也是乳癌治療的發展方向,結合外科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等療法,以及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中醫藥治療,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。(這就是現在中醫學院訓練出來的中醫,這種說法大錯特錯,不可以依循。)

陳主任指出,根據統計,台灣乳癌患者好發年齡約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,比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大致提早十歲,但任何成年婦女都有機會罹患乳癌,因此,治療策略應根據臨床分期、辦證分型及患者全身情況來制定治療方案。

但中西醫結合治療又多一個中醫療程,到底對患者有什麼好處?陳明和主任進一步指出,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於減輕乳癌患者在放療、化療後所產生的副作用,幫助患者完成整個療程,進而強化人體免疫力、提高生存的機率。同時,在不同的臨床病期,中醫也會應用不一樣的處方。(真正中醫治療乳癌時,根本就不需要西醫來插手,經過西醫化療等的治療後,病人將因化療而死,不會恢復的。)

中西醫結合治療應考慮到手術、化放療對體質的影響,例如放療時,會出現熱毒傷陰、熱象較重等症候,若在這時候應加中清熱解毒、生津潤燥、滋養肝腎的中藥材,如果是化療時,應加強健脾和胃及扶正培本的中藥材。(這不是在治療乳癌,這是在幫闖禍的西醫擦屁股。)

陳明和強調,使用傳統中藥材具有扶正、抗腫瘤、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好處,只是每個人的病情不同,應根據病情,以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為主,中藥使用為輔,如此將有助提高患者生存率,並減輕癌症患者接受放療、化療時所受到的副作用之苦。(中醫只能做這些嗎?)

乳癌的中醫治療,仍需辨證施治。陳明和表示,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可分為肝鬱氣滯、熱毒蘊結、肝腎陰虛等類型,治療上依照證型進行治療。飲食上忌食辛辣、燥熱、燒烤及油炸類等食物。(不對,乳癌病患應該立刻停止喝牛奶與吃各種維他命。)

陳主任指出,肝鬱氣滯型患者通常會有情緒不安定、心情煩悶或容易生氣等情形發生,臨床上,女性患者容易出現乳房腫塊脹痛、兩脅作脹、心煩易怒等症狀,治宜舒肝理氣,化痰散結;熱毒蘊結型患者常有腫瘤生長快速、紅腫疼痛,甚至化膿潰爛等情形,久而久之將導致氣血虧損,治宜清熱解毒,扶正去邪。(腫瘤之所以會生長快速,是因為不當的治療與還沒斷奶所造成的。)

肝腎陰虛型患者發病時間大多在四十歲以後,尤其是更年期和停經後的婦女,這些患者除上述症狀外,還可能會出現月經失調異常(荷爾蒙治療後月經不行)、五心煩熱、腰膝痠軟、口乾、潮熱、失眠、心情煩躁等,治宜滋養肝腎。(不對,應該強化心臟功能才對。會出現這些症狀,是因為病人做了化療導致,不是乳癌導致的。)

許多中藥材也有調節人體免疫力的好處,例如冬蟲夏草、天門冬、旱蓮草、五味子、人參、黃耆、黨參、黃精、靈芝等藥材可增強T淋巴細胞比值;桑白皮、當歸、黃耆、紫蘇、石斛、丹參等藥材可誘導干擾素;白花蛇舌草、蒲公英、夏枯草、魚腥草、金銀花、人參、黃耆、黨參、山藥、生地、青黛、連翹等藥材可促進巨嗜細胞功能。(我治療乳癌的中藥處方,沒有一味藥出現在他說的處方中,請大家不要使用這些藥來治療乳癌,但是可以用在使用化療以後造成的後遺症上。)

有些食物對於乳癌患者也有幫助,例如乳癌患者在手術後,應多吃些益氣養血、理氣散結的食物;乳癌患者在放療後很容易耗傷陰津,最好多吃點甘涼滋潤的食物;乳癌患者在化療後容易出現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等情形,可多吃和胃降逆、益氣養血的食物。

中醫藥在癌症治療過程中,扮演著重要的輔助治療角色。陳明和表示,中醫藥與癌症治療相結合,對患者很有幫助,像是在外科手術前用中藥調理可提高手術成功率;手術後「扶正培本」有助恢復五臟六腑的功能。此外,中藥調理可減輕患者在放療或化療時所受的損傷,以及減輕副作用。(這位中醫認為中醫藥只能做西醫的輔助,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向,請大家不要聽這種說法。)

評論

    台灣中醫的程度非常堪慮,按照他的說法,中醫只能做西醫的輔助治療腳色,真是可憐的中醫,這就是標準溫病派學院派的中醫水準,我治療乳癌時,只要沒有做過任何的西醫治療,一般都是恢復很快的,尤其是當發現有腫瘤在乳房中時,不做切片就來找我治療,此時的治癒率可以說是百分百的效果,如果做過切片,就要慢許多,如果再做過開刀宇化療後才來找我,大概是九死一生的機會,按照目前的臨床案例來看,乳癌硬塊只有從一開始就由中醫接手治療是最好的,也只有中醫可以治療乳癌,給西醫治療是百死無一生的機會。

     這是學院派的標準中醫,不是真正正統經方中醫,請民眾看清楚,自己來做最正確的決定吧。

漢唐中醫 倪海廈謹記於2010年10月19日

Hit Counter